博乐新闻
新能源进展需回归本源博乐体育
日前,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指出博乐体育,中国可再生能源经历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正大踏步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十四五”规划实施进程已过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如何?驱动新能源持续大规模发展还应有哪些保障手段?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常务副院长易跃春近日就相关问题作出了回答。
中能传媒:“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发展纪录不断刷新,今年有望迈上新增装机1.5亿千瓦的新台阶。新能源阶跃式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易跃春:从能源发展角度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满足能源电力需求快速增长、同时实现“双碳”目标的现实选择。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受站址资源约束增量有限,大力发展资源充足、场址灵活、产业链有保障、经济性好的新能源,才能实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保障“双碳”目标实现。
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充足,考虑场址基本要求的风电、光伏发电技术可开发量分别达到109亿千瓦、456亿千瓦,潜在年发电量接近100万亿千瓦时,能够满足我国能源电力增长需求和化石能源替代要求。风电、光伏发电设备技术水平先进,产业链集成制造能力强,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有较高保障。此外,新能源开发利用成本快速下降,风电、光伏发电已全面实现无补贴上网,且新能源发电成本主要为设备一次性投入,投运后无燃料消耗,发电成本稳定。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新能源行业主动作为。一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将发展新能源作为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的主要抓手。我国新能源产业也要不断创新突破,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另一方面,新能源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绿色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的集成应用者,也是先进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新能源发展将形成新的增长引擎。此外,新能源产业可以成为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支点,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能够支撑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并为全球减排作贡献。
中能传媒:面对巨大的发展需求,您认为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和主要模式有哪些?
易跃春:近年来,新能源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其未来发展方向需要回归本源,从新能源和电力系统的本质来探讨。
新能源自身发展不能完全依赖外部条件,未来新能源主要有三大发展方向。一是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用地效率的开发场地创新。利用光伏治沙、光伏工矿废弃土地修复等低效土地,提升光伏+农牧渔、风电海洋牧场等单位土地收益,立体利用光伏廊道、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建构筑物空间。二是降低对大电网的依赖、拉近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发供用模式创新。例如“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分布式光伏,各类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源网荷储、增量配电网、微电网项目等。三是降低对支撑调节资源依赖、提高新能源可调可控能力的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其他能源技术优势,通过风光水火储、光伏+光热等组合开发,平抑风电、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还可以通过提高风电光伏发电预测精确度等,提升新能源在全系统中的可知可调可控能力。
关于新能源发展模式,一方面,要保障大体量的绿色低碳能源供给,就要发挥大型新能源基地“集团军”“主力军”作用,推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化、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海上风电集约化开发。重点围绕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结合清洁高效煤电、新型储能、光热发电等调节支撑性资源,形成多能互补的开发建设形式,探索建立新能源基地有效供给和电力有效替代新模式。稳妥推动西南地区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基地建设,实现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博乐体育储能一体化规划研究、开发建设与电力消纳。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利用,一体化统筹海上风电的规划、建设、送出、并网与消纳,并逐步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
另一方面,能源电力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需求,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就地开发利用,可以满足终端消费侧绿色用能。加快推动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以就地利用为主要目的拓展分布式新能源开发应用场景。积极推动各具特色的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围绕公共建筑、居住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等建筑、交通、农业领域,发展新能源多领域融合的新型开发利用模式。
中能传媒:以沙戈荒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全面部署,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建设蓄势待发。海上风电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有什么新思路?
易跃春:我国海域辽阔,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海上风电潜力大,并且海上风电距离东部用电负荷中心近。东部沿海省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心,电力需求高,能源转型困难,社会经济发展长期依赖化石能源和其他区域外送电力,具有良好的接网条件和充足的消纳空间。
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布局的发展思路已经非常清晰。深远海海域风速更稳定,风能资源更丰富,但由于远离陆地、水深浪急,开发成本和建设难度相比于近海显著增大,对于开发深远海海上风电的政策机制还有待明确和完善,与交通、渔业、生态等因素的统筹协调还有待提升,开发建设技术需加强创新,工程项目的经济性也有待提高。
为了推动我国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布局,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加快完善顶层设计,编制深远海海上风电相关规划并出台行业管理政策,稳定行业发展预期,明确项目核准、开工建设、海域使用等要求,为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提供政策依据。其次,要积极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化开发,考虑将距离较近的场址进行集中开发,统一廊道送出,统一办理用海、环评等相关批复,统筹确定整体建设方案,节约海域和海岸线资源,实现规模化降本。另外,要鼓励深远海海上风电与其他海洋产业融合,与海洋牧场、海上油气、海水淡化、制氢制氨等多种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提高海域和资源使用效率,提升融合发展整体效益。最后,应加大力度开展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攻关,重点布局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柔性直流输电、漂浮式海上风电、海上能源岛等产业。
中能传媒:我国可再生能源已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呈现出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特征。那么驱动新能源持续大规模发展还应有哪些保障手段?
易跃春:一是要进一步强化用地保障。在加强新能源资源开发储量评估基础上,统筹发展与安全,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预留新能源可开发利用的空间布局。完善新能源用地政策,加大新能源项目复合用地用海相关政策与标准研究,促进新能源复合项目发展和高效节约用地。
二是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规划体系。统筹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构建以可再生能源发展为核心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以全国新能源资源普查评估为基础,统筹资源情况、开发成本、消纳能力、送出条件、电价水平等,优化开发布局和电力流向,系统性构建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三是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大力推动常规水电扩机改造,全面实施现役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提前谋划超前布局抽水蓄能,有序发展新型储能,支持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发展,激励负荷侧调节能力建设,提升负荷需求侧响应水平。
四是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工作,形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进步水平相适应的法律保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支持可再生能源产销结合,挖掘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潜力。完善电价机制,推动电力现货市场与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协同运行,更好体现灵活调节能力。加快环境市场建设,体现可再生能源发电价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煤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能源结构中的作用正在发生变化。尽管煤炭目前是该地区主要的发电燃料,但其份额预计将下降。到2030年,目前已安装的42吉瓦煤电中约有9吉瓦将退役,并且不会增加新项目。全球金融机构的减排承诺和对新建燃煤电厂施加的融资限制是煤炭被替代的主要因素。煤炭机组退役产生的供应缺
今年联合国缔约方会议气候大会COP28将首次提出可再生能源全球协议,在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两倍。继今年早些时候G20国家达成协议后,已有60个国家支持这一目标。按照这个目标,到2030年底,将世界已建成的可再生能源总容量增加两倍,达到11000吉瓦左右。这是世界需要达到的可再生能源容量,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组织开展第四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申报工作的通知,申报项目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导向,重点聚焦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化石能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新型储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11月30日,大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3-2025)》(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大连市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3-2025)》(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决策部署,我们对《
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多措并举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继今年6月突破13亿千瓦后,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再创新高,截至10月底突破14亿千瓦,达到14.04亿千瓦,同比增长20.8%,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9.9%,其中水电4.2亿千瓦(常规水电3.7亿千瓦、抽水蓄能5004万千瓦)、风电4.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减碳技术和服务,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等领域投
派能科技:公司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工商业储能、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场景实现商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8日,派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线实现Wh级到MWh级无缝覆盖,并可通过集装箱系统扩展至百MWh,能够覆盖从家庭到工商业再到电网、大型新能源发电站等各种场景。公司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工商业储能、可再生能源配套储能、微电网储能等场景实现商用。公司积极拓展国际、
11月22日,陕西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何钟主持召开了全省四季度节能工作第二次调度推进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的有关通知精神,通报了各市(区)1-10月份规上工业能耗情况,在各市(区)的努力下,能耗增速较1-9月份放缓,工作取得了一定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1806号(工交邮电类256号)提案答复的函》,对健全完善新能源项目规划开发机制,加强跨区外送和就地消纳能力,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完善新能源电价形成机制,加大新能源发电技术攻关等问题进行了答复。详情如下: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1月24日,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情况的公告。原文如下:黑龙江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情况的公告《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3〕74号)将黑龙江省
11月16日,华北电网风光资源良好,新能源单日发电电力、电量双创新高。其中,新能源单日最高发电电力达到1.41亿千瓦,占同时刻用电负荷的53.4%;新能源单日发电量首次突破20亿千瓦时,达到21.07亿千瓦时,占当日全部发购电量的36.4%。近年来,随着华北电网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国家电网有限公
11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内蒙古自治区火电灵活性改造消纳新能源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试行)。申报火电灵活性制造改造消纳新能源项目,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燃煤电厂不在国家淘汰限制目录内、不属于国家明确要求关停范围,不含已列为应急备用电源、未批先建等机组;2.燃煤电厂供电煤耗、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多项数字能源建设成果16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上亮相。记者了解到,南方五省区自2021年9月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以来,绿电交易电量累计超过120亿千瓦时,并在今年底前将实现全域电力现货交易。据介绍,南方电网公司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
10月31日,随着中调并网指令下达,位于巴彦淖尔的临河热电厂灵活性改造配置新能源示范项目成功并网,标志着全国首个“盐碱地改良+农光互补”综合示范项目并网。该项目是国家能源局批复该市的首个火电灵活性配置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0.98亿元,建设200兆瓦集中式地面光伏发电站,博乐体育配套建设220千伏升压站1
氢能的规模化发展为新能源的消纳缓解了一定的压力,氢能将驱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中心太阳能检测室技术主管李红涛2023年11月1日,SNEC2023氢能大会——氢能前沿技术论坛(一)在上海顺利召开,本场论坛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氢能的发展之路,共同展望新型电力系统视
11月16日,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分论坛三——能源改革与市场建设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来自国内外能源(电力)监管机构、能源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部门的领导、专家,围绕能源改革与市场建设关键领域和热点问题开展交流,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副局长余保东主持并组织论坛讨论。提问1:2021年3月,国
2021年2月,美国得州发生冰暴事件,暴风雪导致发电设备大面积故障,ERCOT德州电力市场现货电价暴涨到9000美元/兆瓦时;2019年,英国个别电厂进行投机,在关键时段故意缩减输出,现货电价出现异常波动和价格峰值;2011年3月,日本东北电力市场在“311大地震”后出现停电,地震导致核电站事故及输电系统
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已累计达成绿电交易电量878亿千瓦时 核发绿证1.48亿个
11月16日,第六届亚太能源监管论坛在广东深圳举行。本次论坛发布了《中国能源监管探索与实践报告》。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司长宋宏坤就《报告》相关情况答记者问。《报告》是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首次对20年能源监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公开向社会发布,首次对中国能源监管理念进行系统阐释,首次向亚太地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3〕1501号,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适应煤电功能转型需要,建立煤电两部制电价机制,通过电量电价灵敏反映电力供需、燃料成本变化,通过容量电价体现煤电容量支撑调节价值。这是“十四五”时期深化价格机